136. 打开收音机

  【原载:南方周末】

../_images/00015.jpg

  图:萧亚轩为“音乐之声”频率演唱台歌

  □本报驻京记者南香红

  当年,比《新闻和报纸摘要》更重要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重要新闻都是“今晚播出,明天见报”。

  广播鼎盛时期的美国也是如此。新闻首先是广播,第二天见报,电影院每周上映新闻片,杂志提供远景。

  ●陈信雄(北京环球七福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什么是综合台?综合台就是谁都照顾了,谁都没照顾好。

  ●雪莉·贝尔吉(美国传播学者):广播这一起居室中心的媒体,已经被移入了卧室、汽车,甚至浴室。美国90%的家庭有收音机,每5个成年人里有4位每星期至少听一次广播。40%的美国人在上午6点到午夜12点之间的某个时候听广播。电视发展以来,广播并没有消亡,在快速的新闻发布和最新热点报道方面,没有什么能够与广播匹敌。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目前我国广播媒体正处在大发展之前的临界点上,广播媒体在整个经营总量中份额还较小,总数是4%左右,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达到12%。

  领先电视11秒

  2003年3月20日10时35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断正在播出的老年节目《桑榆情》,预告:现在播送刚刚收到的海湾消息……

  战争爆发的消息从电波中飞出的时间是20日10时40分30秒,11秒钟之后,CCTV-4以字幕报出战争爆发消息,大约3分钟之后,新华社的消息出现在发稿系统,8分钟后,CCTV-1播出消息。

  在此后的5分钟里,中央台接连重播战争消息,并预告有直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湾战事大型直播”开始曲随之响起;10时49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中东记者洪琳现场播报的声音随电波传出;11时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进入直播间,分析战况;直播3分钟之后,第一条手机短信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直播主持人、专家和听众的互动开始。

  国际广播电台驻约旦、科威特、以色列、美国的记者的声音源源不断地响起,消息滚动而来。

  14时10分,3个半小时的直播结束。3个半小时内播出了近200条消息,收到手机短信在这一刻的显示是9656条。

  在此后的节目时间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安排了早、午、晚各不少于2小时的直播节目,11个整点新闻滚动播出战况,重点新闻时间加播战争情况。每天关于战争的报道在10个小时以上。

  上海东方电台在第一时间里转播了中央电台的现场直播,各地方台也将自己的地方新闻推后以转播中央电台的节目。北京广播电台在战争开始后马上在节目中插播最新战况,他们第一次播出的时间比凤凰卫视还要早一分钟。

  《北京青年报》报道说,在战争打响的一刻,尽管各报都把标题、照片尽量做大了,但在时效上远远拼不过电视和广播了。和电视报道相比,广播的战争报道更具时效性,它省去了电视的制作播放过程,只要有一个通道就可以最快地传递信息。而且因为有伴随性收听的特性,在路上的人,在工作的人更依赖于从广播中得到消息。

  十几年前海湾战争爆发时,因为收听广播的战争报道而带动收音机热销,北京街头时常可见拿着小半导体转着方向调台的人。

  “那时候电视还没有直播,媒体的竞争还远没有今天激烈。而在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战场的今天,广播还能吸引众多的听众,说明它正好弥补了电视和报纸的不足。”北京新闻广播台长李捷说。

  “小崔”是电台出来的

  从世界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电台成立的1920年算起,广播已经是有83岁高龄的老牌媒体了。然而从1960年代电视出生并占据主流地位后,世界范围内的广播首次步入低谷,不得不面临全新调整,小而精的电台大量出现。音乐、新闻加谈话变成了广播的播出内容。

  中国广播的低谷期来得晚得多。

  对于广播从媒体老大高位的跌落,可能从事广播的人的内心感受更为强烈。

  每当崔永元、白岩松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候,中央电台人的心情是复杂的:“小崔”、“老白”都是广播电台出来的。小崔曾经工作的《午间半小时》变成了《午间一小时》,时间长了,但影响力没有同比增长。并不是节目做得不如以前了,而是广播整体上进入一个调整期。

  人才不可阻挡地拥向电视,从中央到地方,经常是电视台一推新栏目,广播电台就人才大流失。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现有电台1000多家,大多是综合性电台。各家电台都面临着“节目众多听众量小,广告量稀缺而且少”的局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中央台的频率有8套,可盈利的只有5套,其中覆盖最广的第一套节目,收入占到了全台的80%,其新闻节目又占到了全套节目收入的80%。

  2002年12月底,全国省级广电局主管广播工作的局长和电台台长云集广州,讨论广播如何改革的问题。

  让台长们感到最大刺激的是广东电台的传媒大楼。8台2报1公司却只有400余人的广东电台2002年的营业收入为1.9亿,人均创利已把央视远远甩在了后面。

  “下雨天别忘了带伞”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诞生,完全源自于对香港电台的“靡靡之音”的再创造。当香港的粤语广播把谭讠永麟、张国荣、张学友、刘德华的声音放送出来的时候,内地那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播音腔受到挑战。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也开始用那种轻柔的声音说话,有了中国第一代的“主持人”。以前广播是播政令、播时政新闻,现在可以播财经、播情感,甚至提醒你今天下雨别忘带伞。最为重要的是第一次出现了即时互动:热线电话。听众拨个电话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听到自己的声音,媒体的公众化由广播开始。

  内容和形式是一个决定因素,传播技术同样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美国在广播的冰谷时代因为调频广播的出现,曾给广播带来了“第二个春天”,调频收音机的销售量一度从1960年的200万台上升到1968年的2100万台。

  1988年在中国大多数电台仍然是调幅广播的时候,珠江台就推出了立体声广播,1996年又首先在亚洲实现了数字音频广播。直接的效果是广东电台与香港各台的收听比率从原来的3∶7大幅攀升为7.8∶2.2。

  大面积的克隆珠江模式在大型城市兴起。其中较成功的是北京台。

  1994年开播的北京音乐台成为当年度搅动北京媒体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北京电信特设的两条专线经常被蜂拥而至的发烧友们打瘫。热线竞猜、点歌台、情感对话,中午不回家的人围在收音机旁,一边抢线,一边为某个闯关题的解法而争论不休。

  其次是交通台、文艺台、教育台等。

  北京交通台以年营收6800万的业绩显示出惊人的市场吸引力。仅路况播报一项就把收听者紧紧绑在了它的频率上。这背后的基础是北京7万辆左右的出租车,上百万的客流量,170万的车辆所带动的听众规模。

  北京台的收益让媒体圈内的人羡慕,该台以年创收2亿的数额占据了全国广播电台的老大位置,其人均收入令同城的电视台也落于下风。

  交通频率过去的目标听众更多定位在出租车司机,现在变为“移动的人群”。汽车进入家庭,开车行走在路上的人越来越多,这群人的需求和出租司机是不一样的。上海新闻频率总监的李平说,交通台目标人群的改变,立即反映在广告商的广告投放上。现在交通台的广告从吃喝娱乐的零碎广告变成了品牌广告,汽车、电脑、移动通信的广告多起来,因为“移动人群”是都市里购买力最强的人群。

  专家们预言: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到来了。中国广播的核心受众正从乡村转身城市,由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由调幅广播转向调频广播甚至数字音频广播。

  窄播是相对于广播而言的。也就是广播频率的细分化、专门化。

  2002年7月15日凌晨,上海的10套广播节目全部启用新的呼号播音。

  上海的10个专业频率是由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电台合并而成。原来的上海两台所有的文艺节目,统一划为文艺频率,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专门讲故事的台。故事讲了半年多,在出租车上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过去听音乐的听交通信息的很多都改听故事台了。

  2003年,上海台再一次细分频率,综合音乐频率被再一次细分为流行音乐频率和经典音乐频率。“越划分得细,听众越能找得到你。”李平说。

  “我要我的音乐”

  “我要——我的音乐,”台湾歌星萧亚轩特有的娇懒声音飘出来,“我要——我的音乐。”

  这个声音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里,每一小时你就能两次听到萧亚轩所唱的8个版本台歌中的一个。

  MUSICRADIO(音乐之声)是中央台2003年改造原有的第三套文艺频道,推出的一套新的音乐频率。

  音乐之声的呼号一响,震动广播界。在此之前的音乐频率,都是走音乐综合台的路子,谁都没有像中央电台这样一下子就做到了一个纯粹的音乐频率。它只有流行音乐,它针对的听众窄得不能再窄,它只讨好青年人。

  音乐之声的改造完全是标准化的。标准化的广播产品,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标准化的节目运行结构。在音乐之声里有个7分钟标准:就是主持人的说话时间不能超过7分钟,不能压歌,一首歌必须完整播放。

  中央台接下来的动作,是将2套改造成经济之声;将4套节目改造成都市之声,覆盖北京地区;将7套改造成华夏之声,覆盖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更大的动作是一套节目的纯新闻频率的改造。到目前为止,中国广播电视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台。北京电台新闻频道闻听中央电台的动作,已经感到了压力,他们说,就新闻资源来说,只有中央电台能够做成全国意义上的新闻频率,只有它拥有全国39个地方记者站,只有它能够调动驻外记者形成一个网络。北京新闻频道也将在下半年调整自己的方向,“更多地倾向于新闻加新闻谈话类的节目”。

  据悉,中央电台一套节目将按照频率专业化的原则,以直播为主,围绕新闻,注重时效,不拘泥于形式和栏目,配以分析和阐述。真正发挥广播快捷方便传播信息量大的长处。此次伊拉克战争报道,被视为即将出台的新闻频率的先声。

  有专家说,中央台之改,是广播的根本之改,也是在竞争形势下不得不改。

../_images/00110.jpg ../_images/0026.jpg

  图:方鸣播报《新闻和报纸摘要》